Sunday, January 10, 2010

台灣自古不屬中國─教科書看不到的歷史(1~10)

台灣自古不屬中國─教科書看不到的歷史《系列一》

◎ 李筱峰

一六八三年八月清帝國把台灣的東寧政權滅了,卻躊躇了八個月才決定將台灣併入版圖。原來清廷內部還在考慮台灣要不要併入版圖,而有台灣「棄留之爭」。如果台灣自古即為中國領土,應該立刻「光復國土」才是,其實不然。原先主張棄台的康熙皇帝認為:「台灣屬海外地方,無甚關係;因從未響(向)化,…」「台灣僅彈丸之地,得之無所加,不得無所損。」「海外丸泥,不足為中國之廣。」(見《清聖祖實錄選輯》)康熙替我們證明,台灣自古就不是中國領土。

台灣自古不屬中國》 教科書看不到的歷史《系列二》

◎ 李筱峰

「台灣地方自古不屬中國,我皇考聖略神威,取入版圖。」

—清‧雍正皇帝,一七二三年

經過八個月的觀望考慮,清帝國康熙皇帝才決定併吞台灣,時間在一六八四年,在此之前,台灣不曾經是中國任何政權管轄下的領土。無怪乎康熙的兒子雍正皇帝才說:「台灣地方自古不屬中國,我皇考聖略神威,取入版圖。」(見《清世宗實錄選輯》)用白話說,就是︰台灣這個地方自古以來不屬中國,我父親(康熙皇帝)深具謀略威望,把台灣納入版圖。

現在的中國中共政權經常對外誑稱「台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份」,雍正皇帝可以證明他們胡扯

台灣自古不屬中國/教科書看不到的歷史《系列三》

◎ 李筱峰

鄭成功心目中的台灣,是「海外」的「不服之區」。

一六六二年據守廈門、金門的鄭成功,準備攻佔台灣,驅逐荷蘭人。行前他發表文告說:「本藩矢志恢復,切念中興,恐孤島(指的是廈門、金門等島)之難居,故冒波濤,欲闢不服之區,暫寄軍旅,養晦待時,非為貪戀海外,茍延安樂。」可見在鄭成功心目中,台灣是一個沒有接受中國政權統轄的「不服之區」,是屬「海外」,不是中國的領土。

台灣自古不屬中國/教科書看不到的歷史《系列四》

◎ 李筱峰

十七世紀,明帝國不許荷蘭人佔領澎湖,但對於荷蘭人佔領台灣則無異議,因為台灣不是其心目中的領土。

一六二三年荷蘭人第二度佔領已隸屬明帝國的澎湖,引發明荷之戰,不分勝負,最後雙方議和。在和約中,明帝國表示荷蘭人退出澎湖後,去佔領大員(今台南安平),明政府沒有異議。荷蘭人因此於一六二四年退出澎湖,進入今天台南的安平,建立台灣史上第一個統治政權。可見此時的明帝國,並沒有認為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。則所謂「台灣自古即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」之說,純屬無稽。

《台灣自古不屬中國》教科書看不到的歷史《系列五》

◎ 李筱峰

《隋書》記載隋朝曾入侵台灣,擄人掠貨而回,之後就斷絕了。若是台灣屬中國,何須侵略?又怎會斷絕?

國共兩黨學者喜歡以中國隋煬帝曾派兵來台,證明中國早已「經略台灣」。此事在《隋書》〈東夷列傳〉中,確有記載,時間在第七世紀初。有趣的是,中國學者企圖以此事證明台灣自古屬於中國,卻適得其反。因為原文不僅記載「流求(指台灣)不從,拒逆官軍」(流求國不服從,拒絕迎接隋朝官兵),而且還記載「掠一人而返」「取其布甲而還」「(隋軍)進至其都,頻戰皆敗,焚其宮室,虜其男女數千人,載軍實而還」等侵略行徑。試想,台灣若屬中國,中國何必派兵入侵?最有意思的,原文記載這些侵略行為之後,不僅言明隋軍「返還」,而且說「自爾遂絕」,意即「從此就斷絕了」。既然從此斷絕,怎麼會是你中國的領土?此話只有中國學者的邏輯和臉皮,才說得出口!

《台灣自古不屬中國》教科書看不到的歷史《系列六》

◎ 李筱峰

台灣舊稱之一的「雞籠山」,被清朝所修的《明史》列在「外國列傳」中。

在清帝國所纂修的《明史》中的「外國列傳」裡面,列有﹤雞籠山﹥一條,其中這樣記載:「雞籠山在澎湖嶼東北,故名北港,又名東番,去泉州甚邇。…」這個「雞籠山」,指的就是台灣,與朝鮮、安南(越南)、日本、琉球、呂宋等,同被列在「外國列傳」中,可見它不是中國的領土。

《台灣自古不屬中國》教科書看不到的歷史《系列七》

◎ 李筱峰 2010/01/01

明帝國的沈有容將軍認為,倭寇所盤據的台灣確實不是中國領土

一六○三年明帝國的沈有容將軍出兵台灣剿倭寇,當時台灣被稱為東番。有人就問沈有容,「賊往東番,非我版圖」,何必進剿?隨軍的連江縣人陳第在〈舟師客問〉一文中幫沈有容這樣回答:「賊之所據,誠非版圖。如必局守信地而以遠洋藉口,則賊亦終無殄滅之期」(見《閩海贈言》)。

意思是說,倭寇所盤據的台灣確實不是中國領土,但若受此侷限,以遠洋為藉口而不出兵進剿,則倭寇永遠無消滅之時。這些話,還不夠證明「台灣自古不屬中國」嗎?

《台灣自古不屬中國》教科書看不到的歷史《系列八》

◎ 李筱峰2010/01/02

「假令不有沈將軍今日之巨功,吾泉人猶未知有所謂東番也。」─陳學伊‧〈題東番記後〉
前已述及,明朝沈有容為了剿滅倭寇,出兵來到「非其版圖」的東番(這是他們對台灣的稱呼)。跟隨而來的陳第,曾停泊在大員(台南安平),回去之後寫了一篇〈東番記〉,這是早期記述台灣的一篇報導文學。當時一位泉州人陳學伊隨後寫了一篇〈題東番記後〉,其中說:「假令不有沈將軍今日之巨功,吾泉人猶未知有所謂東番也。」(見《閩海贈言》) 陳學伊說得這麼明白,假設沒有沈有容出兵追剿海盜來到台灣,我們泉州人還不知道有台灣這個地方。那麼台灣怎麼會自古屬於中國?

台灣自古不屬中國 教科書看不到的歷史《系列九》

◎ 林淑慧

「臺灣自康熙癸亥始入版圖,重洋絕島,職方不紀,初無文獻足以攷信。」─黃叔璥《臺海使槎錄》自序

朱一貴事件後,清帝國派首任巡台御史黃叔璥於一七二二年六月來台,巡視過程觸目所及多是平埔聚落,於是引發他將原住民風俗文化分區記錄於《臺海使槎錄》的動機。此部旅遊書寫的〈自序〉提到︰「臺灣自康熙癸亥始入版圖,重洋絕島,職方不紀,初無文獻足以攷信。」意思是說,台灣自一六八三年(正式統領是一六八四)始納入清帝國版圖,長久以來因海洋千里阻隔,掌地理輿圖等職務的官員未曾細加記錄,致使清治初期缺乏信實的文獻足以參考。此話不僅透露古來以漢字詳述台灣的文獻寥寥可數,更證明了台灣自古不屬中國。

《台灣自古不屬中國》教科書看不到的歷史《系列十》

◎ 李筱峰2010/01/04

「建國東寧,別立乾坤」「東寧遠在海外,非居版圖之中」─鄭經

鄭成功的兒子鄭經於一六六四年退入台灣,建立獨立自主的東寧王國。這位自稱「東寧國主」的鄭經,於一六六七年在回應滿清的招撫時說:「東寧遠在海外,非居版圖之中,王侯之貴,吾自所有,衣冠之盛,不輸中土…」(覆滿清官員孔元彰函);又於一六六九年謂「建國東寧,別立乾坤」(覆滿清官員率泰函,見川口長孺《台灣鄭氏紀事》)。

這個東寧王國,是台灣史上漢人建立的第一個獨立政權。所以到了此時的台灣,都還未被納入中國的版圖之中。

No comments: